關於鹽田梓

陳英傑先生

陳英傑是鹽光保育中心董事會主席,第九代鹽田梓村民。少時在外國讀書成長,雖然並非在鹽田梓長大,但對這處地方卻有著一份情意結。 

回顧鄉土情

回到鹽田梓,著手執行島上的各項復修工作,全因自己的祖父。陳主席的祖父在鹽田梓出生成長,他從祖父身上亦了解到不少關於鹽田梓的故事。年月過去,祖父亦隨時光老去,記憶力漸漸消退,忘記身邊的人和事,但對鹽田梓的回憶卻一直念念不忘。祖父不時提起對故鄉的思念,但礙於年紀老邁、行動不便,一直沒有機會重回到兒時成長的地方。 

鑒於祖父對鹽田梓的深厚感情,以及親睹不少長輩為維繫鹽田梓付出大量心力,加上回鄉時看到島上已有不少變化,自己亦擔心出現斷層、沒有後人繼承鹽田梓,因此陳主席常與伯父參與村委會的會議,了解村內的情況,後來更決心投放更多時間參與鹽田梓的復修和其他推廣工作,望能找回祖父的童年,亦希望能為自己的家鄉出一分力。 

成立中心以助復修

2000年至2003年期間,村民開始構思復修鹽田梓村。2004年,由教區主導的「聖若瑟小堂修繕項目」完成,2005年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陳主席表示,獎項對鹽田梓而言是一大成功,並推動著之後整個鹽田梓的復修。當中復修鹽田是鹽田梓村民當年最大的夢想,因為顧名思義,鹽田梓就是一處有鹽田的地方,起初村民利用鹽田產鹽為生,後期鹽田改為其他用途例如魚塘,鹽田梓的鹽田風光便漸漸消失。說到底鹽田梓的重心就是鹽田,因此村民都希望能夠復修鹽田,重建鹽田梓的靈魂。 

復修鹽田的工程並非易事,也成為整個小島復修計劃的瓶頸。問題主要有二:一來欠缺修整鹽田的知識,大家都無從入手;二來資金問題,如何為工程籌得足夠資金。陳主席透露村民本已有了初步構思,亦曾找過不同機構著手重建,但無奈價格高昂,未能落實。整個過程中遇到不少阻力,大家商討後認為需要一個有認受性的機構去著手處理,鹽光保育中心因而成立,處理各項行政工作,增強其他機構與鹽田梓村民合作的信心,繼而逐步解決上述種種問題。 

在鹽光保育中心服務的這十年間,最讓陳主席感受深刻的是一群為鹽田梓出心出力的有心人士。管理鹽田梓並不容易,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心力。有賴一眾有心人的投入,鹽田梓各項目的運作才能得以延續。當中亦有村外人相助,沒有家鄉的情意結都願意投身於這個小島,實在是難能可貴。 

文化生態宗教三者並重

文化、生態和宗教是鹽田梓的瑰寶,陳主席坦言這三項都是鹽田梓既有的元素,並非他人賦予,因此不會側重任何一方,會以三個元素為重點並行發展。陳主席希望鹽田梓能作為一個平台,為社會提供空間去認識和發掘這三個元素,從而教育大眾,使之成為香港一個有意義的地方。近年更多人認識鹽田梓,愈來愈多遊人登島遊覽。陳主席並不擔心因為人數問題而破壞了島上的寧靜氣氛,而鹽田梓所推廣的是一個較具深度的旅遊方式,例如有宗教靈修的方式,帶領遊人走過「修和之路」。陳主席希望這些特別設計的旅遊方式能夠打破普遍訪客對於旅遊的觀念,同時亦希望達到保育與推廣並行之效。 

盼更多年輕人參與

對於十年後的鹽田梓,陳主席坦言這是難以預計的,但希望能夠保持現時的村貌。鹽田梓的走向和定位是著重於保育,而不是發展,能夠保留重要的文化遺產並得以承傳,才能做到長遠的保育。而面對發展商,陳主席表示中心一直抱持著開放討論的態度,但前提是不能改變村內的原貌,以及三個專屬鹽田梓的元素。 

對於未來鹽田梓的發展,陳主席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村內的發展,使其得以延續。或許大家都會認為營運鹽光保育中心的一大難題是資金,但陳主席認為資金可以以實際的方法去解決,而目前要面對的最大問題反而是承傳,思考如何增加年輕人的參與度才是最大難題。現今都市人生活繁忙,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崗位。陳主席期盼鹽田梓日後能為不同機構提供平台,合辦活動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了解這個小島的大小點滴,為未來注入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