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鹽田梓

歷史

西貢鹽田梓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約三百年前,客家陳氏家族是島上的原居民,其先祖陳孟德夫婦由深圳遷居而來,並建立鹽田梓村。島上居民都以曬鹽及捕魚為生,早年島上住有二百多人。1864年,和神父(Fr. S. Volonteri)與柯神父(Fr. G. Origo)兩位傳教士獲派到鹽田梓傳教。1866年聖誕節,陳氏家族約三十人領洗信奉天主教,並捐出土地予教會興建聖堂和學校,奉聖約瑟為主保。後來,全島居民在1875年領洗。1890年,聖若瑟小堂落成祝聖,取代了昔日的小教堂。每年的5月首個主日,聖若瑟小堂都會舉行主保瞻禮。

城市的發展導致島上人口變遷,村民逐漸遷至市區生活。1998年最後一戶村民遷離後,鹽田梓成為無人居住的小島,但每年村民均會回到鹽田梓參與主保瞻禮。2004年初,聖若瑟小堂在教會的資助下展開復修工作,重修工程帶動了鹽田梓文化及生態旅遊的發展。聖若瑟小堂更於2005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並於2011年提升為二級歷史建築。

為促進鹽田梓的發展,近年村民積極推動宗教文化生態和簡樸生活體驗等保育和教育工作,同時進行多項改善工程,包括將鹽田梓昔日的小學——澄波學校改為歷史展覽廳和文物陳列室、復修鹽田,以及成立鹽光保育中心等。

村民的努力讓鹽田梓的文化和生態得以保存,鹽場復修項目於2015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項目獎,再度為努力復興社區的村民打了支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