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鹽田梓

陳子良校長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生於鹽田梓的陳子良校長與鹽田梓有著非常深厚的聯繫。沉穩的他一談到往日的鹽田梓,便顯得十分雀躍,滔滔不絕地細訴以往在小島生活的點滴。對他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就讀的澄波學校,因他在澄波學校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當時澄波學校有二十多個不同年齡的村童就讀,課室只有一間,因此各年級都只能集中編排在同一個課室上課;而學校只有一位老師,所以各科目都是由同一老師教授。

往日點滴

陳校長笑言對課堂學習的記憶現已十分模糊,但對小息、課後活動的印象卻仍然深刻。「其實以玩耍為主,已經不太記得上課曾學習過甚麼了,只記得有農村常識、尺牘、算術和國語等科目。」除了上課,陳校長的童年也和鹽田梓的生態關係密切。「那時會在島上四處尋找小動物,又會去執螺、捉魚、摸蝦等。」年少的陳校長又會跟隨大人去「叉魚」,即在夜晚隨大人出海「照魚」;所謂「照魚」就是在晚上用汽燈往海裡照,看見睡著的魚便用魚叉捕捉。這些「好玩」的經歷都是陳校長美好的回憶。宗教活動方面,則有往日早晚各一次的鐘聲,召喚大家到聖堂祈禱。

復修契機

陳校長在十二歲時已離開鹽田梓在外升學。談到十多年前參與協助鹽田梓保育的契機,是源於本世紀初調任西貢崇真中學校長後,才產生返回鹽田梓「幫手」的念頭。當時正好村民選出了新村長,陳校長亦受邀當了新村長的秘書。在多重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合和推動下,鹽田梓的復修工程奇妙地得以開展。在復修初期要面對很多問題,最終在摸索不同方案下組織了一間非牟利註冊公司,即現在的鹽光保育中心(慈善團體),以便籌劃、管理和營運。過程中遇上很多困難和挫折,亦遇到許多恩人和支援。

回首與願景

回望過去,陳校長自然是感慨良多。於他而言,鹽田梓不單是他個人往日的回憶,更是一個保留著香港某段本地歷史的社區遺產,是值得大家去好好保育的。因此,他會繼續參與發展和推廣工作,讓更多社會大眾認識和愛護這個屬於大家的美麗小島。

至於對鹽田梓的願景,陳校長指自己和一眾村民早在多年前已希望能在鹽田梓推動「深度旅遊」;現時很多時候造訪鹽田梓的訪客都是走馬看花,未能細味和感受鹽田梓這塊融合宗教、文化和生態的獨特淨土。陳校長盼望鹽田梓可以早日營造成一個活的「開放式博物館」(Open Museum),無論在村內村外,或鹽場的適當角落,都陳展有結合鄉土風情的藝術品。陳校長期望鹽田梓「天人合一」的風貌可深層地突顯,讓遊人在這個結合了客家文化和西方宗教的小島,容易體驗到大自然與人的和諧。在小島上,這種中西文化的交集,不但不見其中的矛盾衝突,反而看出彼此互相輝映。而是次藝術節,正好進一步活化這座「開放式博物館」。

無分彼此

在鹽田梓的文化、宗教和生態三者中,到底陳校長覺得哪樣才是重心,是現時最需要著力推廣的?陳校長說三者其實難分彼此,宜讓其繼續融合在一起,才能呈現出真正的鹽田梓,她就是這樣一個到處是自然與和諧的地方。陳校長希望大家能夠在鹽田梓中找到一處能讓自己寧心憇息的地方。他亦希望大家能一起愛惜和共享這片資源,並嘗試去體驗一回小島文化中可以愈少愈開心的簡樸生活。這才是他期待的「深度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