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鹽田梓

曾琬淳小姐

一切從義工開始

難以想像面前這個身形瘦弱、嬌小玲瓏的女生已在鹽場工作了將近五年。

幾年前,Cynthia剛從大學畢業,對各方面的發展躍躍欲試。偶然間,她有位朋友在網上看到鹽田梓招募鹽場義工,對鹽田梓一無所知的她跟著朋友,懷著好奇心前往參加。可是,朋友只去了一天就沒了蹤影。反而Cynthia一留便是四年多,最近更從義工轉為全職鹽工,也成為她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全職工作。

「一處美好的地方,值得我們好好去守護。」Cynthia一句話便道出留在鹽田梓的原因。對她來說,鹽田梓是個特別的小島,小島和鹽場緊緊連繫著香港歷史、宗教、保育、客家文化等元素,實在有太多的故事值得細說。

鹽田梓的寧靜也讓她得到跟大自然相處的機會,確是難能可貴。「大自然很誠實。」Cynthia說:「寧靜和真誠對我很重要。在這裡可以赤裸裸地面對自然,感受最原始的太陽、海水……置身其中令我頭腦更清醒,可以梳理過去和未來。」

在繁忙的香港,要擁有一處靜土、並與自然連結並非易事,緣份令Cynthia遇上鹽田梓。「既然鹽場能夠復修成功,又能夠產出優質的海鹽,那麼自己是否應該憑著對鹽田的認知去負上更大的責任,繼續保護這處地方呢?」Cynthia經常反覆自問,亦漸漸投放更多時間到鹽場,期望能夠做得更多更好。

最美的藝術品

「我仍深深記得第一次曬成鹽的感覺,即使現在每次見到鹽結晶都很震撼和感動。」Cynthia想了想,說道:「我也不知道原因,但總覺得好美,每次都感到讚嘆。因為過程雖然單純,但成果卻很美好。」

在她眼中,大自然的變化是中性的,沒有美醜、好壞、善惡,一切都來得單純,也因為單純所以美好。她撥弄著剛曬成的鹽,在陽光下的鹽結晶就跟鑽石一樣奪目。她指因為藝術節的緣故,鹽田梓增添了不同的藝術作品,但若細心動用五感去感受和欣賞鹽結晶,「鹽本身就已是很美的藝術品。」她拿起一把鹽輕輕地說。

位於鹽田旁的藝術作品《鹽光之所》除了造型引人注目外,鹽工也利用作品內的空間進行曬鹽工作。早在構思作品之初,藝術家Homan和鹽場工人David想法不謀而合,希望作品不應徒具藝術性,日後作品應可繼續為鹽場服務,作為一項實用的設施,因此在設計時除了考慮美感外,也從實用性作考慮。

「在鄉郊辦藝術節,希望除了藝術性外亦能為鄉郊帶來效益。我認為《鹽光之所》能做到這點。」Cynthia更透露,《鹽光之所》建成後,除了用作乾燥鹽堆外,鹽工偶爾留守島上觀察並記錄潮汐漲退時,更會帶上睡袋在那裡留宿,躺在星空下,感受自然的美好。

「鹽是甜的」

幾年來接待過眾多訪客,小孩的童言童語、成人的驚喜表情或是訪客不經意的一句話都讓Cynthia留下深刻印象。曾經有一位小朋友對她說,在鹽田梓嚐到的鹽是甜的,或許是小朋友的詞彙未能表達回甘的滋味,她轉念一想,「鹽是甜的」驟耳聽來既充滿童真也簡單易懂,更啟發了一個嶄新的思考角度。

偶爾遇上訪客真誠地道謝,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時,她總是順勢邀請他們加入義工團隊。若是下次在鹽場遇到Cynthia熱情的邀請,不妨考慮成為鹽場的一份子,一同為文化傳承盡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