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梓人物誌

陳志明神父

陳志明神父是復興鹽田梓的其中一位靈魂人物,為鹽田梓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時間。作為鹽田梓的第八代村民,陳神父並非出生於鹽田梓,童年亦不是在鹽田梓度過。然而,對於這個小島,陳神父還是有著特別的回憶。年輕時,陳神父不時會回到鹽田梓。以往交通不發達,回鹽田梓比現在困難得多。陳神父憶述當時回島須由彩虹乘車到清水灣再轉搭船隻前往鹽田梓,而這趟由彩虹到清水灣的車程對年輕的陳神父而言是非常漫長,亦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過境遷,現在前往鹽田梓比以往方便,但那段漫長的車程卻仍然留在陳神父的腦海裡。

雖非土生土長,但這並沒有切斷陳神父與鹽田梓的聯繫。陳神父在修讀神學時曾因課業原因回到鹽田梓考察,尋找自己家族的根。在成為神職人員後,陳神父每年5月都會回鹽田梓舉行彌撒,亦會在附近地區舉辦巡禮,將耶穌和祝福帶給鄰區居民。

人生總會見光明

提到聖若瑟小堂的復修,陳神父認為是上天安排的機緣。2002年,當時的鹽田梓早已人去樓空,除了每年5月的聖若瑟瞻禮外,村民幾乎不會踏足鹽田梓,再加上聖若瑟小堂日久失修,當時的神父因此向村長提議到其他地方舉行瞻禮。村長不願遺棄鹽田梓,遂寫信給胡振中樞機請求復修鹽田梓的聖若瑟小堂,樞機知道陳神父與鹽田梓的淵源,因此委派陳神父負責。剛好當時教會內一位善心人士有一筆大額捐款,並向陳神父詢問應該如何使用這筆善款幫助教會,陳神父便向那位善心人士解釋當時教會正在籌劃的工程,善心人士聽後決定將這筆善款交給陳神父,由他決定善款的用途。最終,陳神父選擇將這筆款項投放在鹽田梓上,成為了日後復修聖若瑟小堂的重要資金來源。

聖若瑟小堂復修後成功獲獎,不少人慕名而來,令造訪鹽田梓的人數逐漸增加。有見及此,陳神父和村民合作舉辦了名為「修和之路」的活動,透過遊覽鹽田梓的各個景點,感受鹽田梓的宗教、文化和生態。陳神父在訂立景點時會考慮如何展示鹽田梓的特色,但更重要的是模擬一個生命的成長。比起了解各個景點背後的故事,陳神父更希望訪客能夠親身感受鹽田梓這個小島,感受愛,進而修補天地人之間的關係。走過「修和之路」就像經歷過一段生命歷程,「人生總有苦難,但最後都會有光明。」陳神父衷心希望訪客都能在鹽田梓有所收穫。

隨著島上人流愈來愈多,陳神父、村長和一眾相關人士都會定期舉行會議,商討如何改善鹽田梓的設施。在其中一次會議上,大家產生了復修鹽田的想法。「鹽田梓怎可以沒有鹽田呢?」陳神父笑著說。其後,大家一起籌辦復修鹽田的工作,但再次陷入資金短缺的問題,幸得兩位善心人士及時捐出巨額善款,復修鹽田的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最終,鹽田梓村民在沒有充裕資源、沒有圖則的情況下成功復修鹽田,更再次獲獎。

用心感受 留住情感

回首過去,陳神父認為這一切都是天主和聖福若瑟神父的降福。「每次當我們遇到挫折時,總會有人出手相助,幫助我們度過難關。」這不單是指金錢上的幫助,還有很多人在這些年來為鹽田梓付出了心血和時間,陳神父對此表示十分感激。問及現在對鹽田梓的熱情有否冷卻,陳神父笑著搖頭:「每次都會有新事物出現,對這處地方是愈來愈有熱誠。」陳神父從鹽田梓看到了天主的愛,亦希望大家能從鹽田梓的自然環境中了解和接觸神。

提及是次藝術節,陳神父認為藝術是生活的一種表現方式,是在探討人文與生命。陳神父希望這次藝術節能推廣客家文化簡樸和好客的一面,突出生命中的人情味,而這正是現代香港人所缺乏的東西。除了讓訪客了解鹽田梓的故事,陳神父更希望訪客用心去感受鹽田梓。「資料會忘記,但情感會留住。」陳神父笑著為此次訪問作結。